帶屜板的小平頭案并不少見,各種尺寸都有,僅幾年拍賣會出現過幾例,比較知名有上博陳夢家舊藏的黃花梨小平頭案,湖州博物館陳夢家舊藏的小平頭案;艾克夫人曾佑和女士捐贈予恭王府的黃花梨夾頭榫帶屜板小平頭案。相對很多人在兩椅中搭配的幾子,我更喜歡帶屜板的小條桌,此物即可與椅子搭配也可單獨成器,與椅子搭配時由于長度比幾子長,故除了可以放茶待客外,中間還可以擺放水果和茶點,使用起來更加靈活。美國夏威夷大學東方美術史教授、美籍華人曾佑和女士2006年將其收藏的七件明代黃花梨家具無償捐贈給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此次捐贈的7件明代黃花梨家具,分別為明代黃花梨圈椅、明代黃花梨理石面長條桌、明代黃花梨小條案一對、明代黃花梨雙人凳一對、明代黃花梨二連櫥。其中有5件是《中國花梨家具圖考》一書中的示例。詳見:《恭王府明清家具集萃》第098頁,《中國花梨家具圖考》第84頁。簡介:條桌,有下擱板,黃花梨木,榫卯1.21.24;高79.5;頂面88x36.5。案面攢邊裝獨板癭木板心,四側面飾冰盤沿。案為夾頭榫式,牙條甚窄,牙頭豎接。牙頭下部安四面平式棖,當中鑲屜板,四圓柱腿,帶明顯的側腳收分。全身除冰盤沿線腳略帶造型、下層棖子踩邊之外,其余皆無紋。連牙板牙條也不似平常延邊緣起陽線,而是任其光素,將明式的簡練質樸表現的淋漓盡致。面邊、牙條、腿足的尺寸比例勻稱。橫豎之間過渡的曲線,自然柔美,拿捏的恰到好處。橫棖與腿足的交圈,采用標準的飄肩,北方匠師俗稱“蛤蟆肩”。整體造型美觀大方,極具穩定感。且周身光素無雕飾,體現了明式家具十六品中的簡練、樸素之美。王世襄先生點評:“在平頭案案面之下不到一尺的地位,四足之間安橫順棖,棖子里口打槽裝屜板,形成平頭案的隔層。類此裝置,大案罕見。一是四足在等高處鑿榫眼,會影響其堅實,故棖端榫子宜小不宜大,即使裝好屜板,也不能多承物品。二是大案為了就坐使用,案下必須留出空間。小案則根本不存在就坐使用問題。因此裝屜板只限于小案,而且實例不多?!?/p>